第十八愿(两种释义方法:对文增减、总显其义)善导大师为第十八愿所立之名 弥陀化身的善导大师,正是站在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立场来看《净土三部经》,来看一代教法;可以说,善导大师《五部九卷》每文每句,都是在诠释第十八愿,这是贯穿不变的精神。在《五部九卷》当中,善导大师共立了十几个名词来说明第十八愿。 有时候讲「本愿」──「望佛本愿,意在众生,一向专称,弥陀佛名」。 有时候叫「弘愿」──「言弘愿者,如《大经》说: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……」 有时候叫「重愿」──「当知本誓,重愿不虚,众生称念,必得往生」。 有时候叫「名愿」,就是果地的名号和因地的誓愿结合在一起说,叫「名愿」。《观念法门》说:「一切女人,若不因弥陀名愿力者,千劫、万劫、恒河沙等劫,终不可转得女身。」 有时候叫做「智愿」──「弥陀智愿海,深广无涯底;闻名欲往生,皆悉到彼国。」 又叫「佛愿」、「大愿」、「本誓」、「本弘誓愿」、「深重誓愿」。 这些名词都是善导大师所用的,最普遍用的就是「本愿」、「本誓」、「弘愿」。两种释义方法 善导大师对于第十八愿的解释非常丰富,但他不是像一般人那样,逐条逐句地解释。善导大师是弥陀的示现,他的解释慧由心出,任运自然,信手拈来,妙契佛心,言简而切要,让我们一看就能明了、透彻、安心、喜悦。 这里,我把它归纳为两类,也就是两种解释第十八愿的方法。 第一种,叫做「对文增减」。就是比对第十八愿的愿文,或者是加几个字,或者是略掉几个字,解释的文句和第十八愿的愿文差不多。这有好几处。 第二种,叫做「总显其义」。并非逐句针对愿文,而是总的揉和在一起,从总体上来说明十八愿的精神实质。这也有多处。 我们这样来学习,就发现第十八愿的内涵非常的丰富;而祖师的解释,也让我们非常的安心。一、对文增减 我们先看第一「对文增减」。这里列了一张表,由表格的形式,会看得比较清楚。
本文链接:善导大师释第十八愿——完美解释了什么是“真信切愿”
上一篇:唐文宗嗜蛤菩萨无言说法

相关阅读
- 1 唐禅宗高僧 _4
- 2 哪些贡品不能吃?
- 3 哲理故事300篇(266-270)
- 4 善导大师:如何轻松获得25
- 5 咒水一服 顽痰咳出
- 6 唯识中的“识”与圣者之“
- 7 唐卡:神奇的藏传佛教艺术
- 8 唯说念佛 正讲 第七条「念
- 9 咬舌自尽的狗_1
- 10 唯说念佛 正讲 第五条「三

点击阅读
- 3 《了凡四训》第三篇:积善
- 4 了凡四训原文译文
- 5 了凡四训拼音版
- 6 了凡四训全文读诵
- 7 了凡四训原文拼音版
- 8 《了凡四训》第一篇:立命
- 9 读了凡四训对后世的影响
- 10 了凡四训看哪个版本好